滌綸是各種合成纖維中發展較快、產量較高、應用面較廣的一種合成纖維,其纖維紡織品大量用于衣料、窗簾、幕布、床上用品、室內裝飾及各種特殊材料。滌綸的極限氧指數( LOI) 在 21 左右,隨著纖維織物的廣泛應用,其火災的潛在危險也日益突出。滌綸的阻燃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那滌綸究竟是如何實現阻燃的呢?
按生產過程和阻燃劑的引入方式,滌綸的阻燃改性方法可歸納為以下五種:
(1) 在酯交換或縮聚階段加入反應型阻燃劑進行共縮聚;
(2) 在熔融紡絲前向熔體中加入添加型阻燃劑;
(3) 以普通聚酯與含有阻燃成分的聚酯進行復合紡絲;
(4) 反應型阻燃劑在滌綸或織物上進行接枝共聚;
(5) 滌綸織物進行阻燃后處理。
第 (1) 至 (3) 種方法屬原絲的阻燃改性,第 (4) 和 (5) 種方法屬表面處理改性。
共聚阻燃改性方法是在聚酯的合成階段將阻燃單體與聚酯組分進行縮聚而合成的阻燃聚酯,進而紡制成阻燃纖維。由于阻燃單體固定在聚酯大分子鏈上,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發生溶解或滲析現象,因而這種阻燃滌綸,毒性較低。國外已工業化的阻燃滌綸品種,主要是采用這種阻燃改性方法。
共混阻燃改性不改變聚酯生產工藝,品種更換靈活,適用面較廣。但是,共混阻燃改性需要解決其分散性、界面相容性和毒性等問題。
復合紡絲阻燃改性多采用皮- 芯型結構,是以共聚型或共混型阻燃聚酯為芯,普通聚酯為皮層復合紡制而成。對于那些耐水解性差,如部分膦共聚改性阻燃聚酯特別適合這種紡絲方法。接枝阻燃改性是用紫外線、高能電子束輻射或化學引發劑使乙烯基型的阻燃單體與聚酯發生接枝共聚,是獲得有效而持久的阻燃改性方法。但復合紡和后接枝共聚要求技術條件和生產成本都高,因而不易被普遍采用。
滌綸織物阻燃后整理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等優點,經滌綸阻燃劑整理的織物強度、手感、色澤、透氣性等基本無影響,受到廣泛的應用。 |